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台湾名嘴罹患胰脏癌,最后选择安乐死…… - I& O7 _' \ T7 Y: m
7 g2 I- H; q# v* z1 ]/ n4 J9 e" i9 l e3 x$ F
0 F) O0 S, e( C$ }* O当病人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部分国家已容许安乐死这种离开方式的存在。但病人在真正执行安乐死的那一瞬间,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
' A* I" m# i" \- z( `5 M. j& [, ]8 x3 f$ P: e( g
视频
1 M0 w# p6 m1 u- g/ n4 n2 k! ]& i台湾知名体育主播傅达仁因胰脏癌,不堪病痛的折磨,于2018年6月7日在瑞士选择安乐死,近日傅达仁生前最后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他的选择在网络上再次掀起讨论,有人认为他很勇敢,也有人认为他不热爱自己的生命。" I2 R1 T" s% k# O# {
' m3 ^" I9 m$ i1 h6 |% b
2月24日,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的家人公开了他去年6月份在瑞士执行安乐死的最后服药画面,令人心碎。对于即将来临的死亡,傅达仁显得非常平静,跟家人开心道别。. k) t0 N9 X4 O( A! W+ N2 N
$ q c6 ~) T8 Z' q$ E: d8 D4 s( Z
; c7 P5 p# M* l6 t$ ?) L' `- f7 Q: V
$ P+ ]( M h4 ~) P6 P+ K
视频中,傅达仁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从容地拿起装满药液的杯子问道:“一口吞吗?两口可以吗?”9 u# ^& z* A* w6 r
& [% p5 S: b- i) y- g当被告知“可以的,两口或三口都可以,尽你可能快一点吞下去,因为非常苦。”后,傅达仁对着镜头笑着说了“永别”。" o9 T, n2 `5 w* t
: |7 C! j" I3 w
当他开始喝药后,他的家人为他唱起了歌,大家都笑着,好像是在欢送他。傅达仁喝了四口终于把药喝完了,最后他安静的躺在了儿子的怀里。享年85岁。
' Q8 k/ A, _. h$ ?& d: t# G
6 ]2 j5 b& q! W! g) Z( ]! A+ m5 s6 _6 w
5 T \& c' B$ k) [! w3 d傅达仁是中国第一个去瑞士选择安乐死的人,在去瑞士安乐死之前,傅达仁曾向自己身边的友人一一告别。, `& b, z* y4 j
' W5 |' g/ f' c( K( j/ p6 p
傅达仁的儿子回忆起爸爸一度泪流满面。他表示,自从爸爸走后,一共看过两次这个视频。这段视频就保存在手机里,有时候不小心翻到,内心就会很难过。实在是不敢看,看一次心就会揪一次。可是爸爸也给了他很大的勇气。
5 i2 I6 a6 _& U1 v: X: Y2 S/ i- G3 ]6 V5 z E0 w: N8 @
; L: h8 }2 d% _. p0 J' R& p3 q7 A
2 j- ]! K( g7 \+ y% h
. F M/ H4 t A- p2 _3 `# q傅达仁
4 @8 D" r! T5 U. X这一视频一经曝光,便引发热议。与之同时,傅达仁的传奇一生也再度被翻开,展现在公众面前。) j1 S+ B) E7 b3 i" R8 {5 x
! L% h. B4 F2 A9 ` Z ]& j# F1933年出生的傅达仁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但他十分上进,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读完大学后,他在25岁那年进入中国台北男篮。身高达到1米86的傅达仁,曾经在赛场上有很不错的表现,遗憾的是,在27岁时就结束了篮球生涯。
# E0 r: e' A# G% R) u( r& O" c3 ?7 }) L& k2 D
1 j: w- ~' P1 E' f) J
年轻时的傅达仁% o& U! [- f" @" P9 X
* `4 X; d* E- u
退役后,他并没有远离篮球,在1969年时傅达仁以马来西亚男篮主教练的身份带队参加第五届亚洲篮球联盟锦标赛(亚锦赛的前身)以84-76击败中国台北男篮,一度轰动台湾。$ M, l2 ^! ]! }: R4 K% {; ~( `
7 q _1 j& F. k( P之后,他又再次转变身份,成为了一名体育主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评论,比如过去解说NBA时的“盖火锅”、“冷箭”和“骑马射箭”等篮球术语。3 h$ D7 L }2 M! e% p5 e( W" h
# D. `3 I- x& L' z0 D( Q" H+ P作为体育主播,傅达仁采访过7届奥运会,访问过拳王阿里、球王贝利、姚明等中外体育名人,获得过电视金钟奖。1991年,他还曾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那个年代,人们都说“大陆宋世雄,台湾傅达仁。”2 k2 E8 z- H; L6 r4 Q% E" m) O
3 N- Q H4 L0 j& o; F% h4 d+ O; W4 t$ E$ S5 f. j, D, ]
傅达仁与姚明合影3 k3 h( z- M: g0 s
" X, S, S p! U9 x% P$ C6 N
2016年,傅达仁被发现患有胆管阻塞,之后又被诊断出胰脏癌,饱受病痛折磨。绝望的傅达仁当时就提出了想要安乐死的想法,他不希望生命的最后阶段如此痛苦,希望有尊严地离开,但被家人拒绝了。; M. A/ k8 f, e
$ ?) b& T# Z5 I
就这样,两年时间过去,傅达仁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期间他出入医院无数次,时常要吸着氧气机但却越发虚弱。; z6 @- y2 V I6 U2 v8 D; f( K
9 ]% r! f% F- G据傅达仁的儿子傅俊豪回忆:“有一次父亲半夜醒来,摔到床底下,自己都没办法爬起来,我看着父亲这样,心里非常痛苦——我什么都帮不了他。”+ g2 l& I) ~6 e& \2 d5 k
9 X2 Q8 C( K& }5 o最终,在傅达仁的不断坚持下,家人同意了傅老安乐死的请求。付俊豪说:“我父亲的一生非常精彩,之前不管在球场上还是银幕前,都意气风发,所以到他晚年生病时,那种反差,其实是一般人很难以想像的。”
, j) B5 R9 i3 A' O- ]! [
t# H, _, X3 R; s+ j7 K$ E2018年夏天,傅老一家来到瑞士,在家人的陪伴与祝福下,在充满歌声的尊严屋中,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而就在接受安乐死之前,傅达仁还在社交网站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上传了告别视频。+ \# M0 Q! s2 u9 k! b0 U1 q" J3 E
: f+ ]$ u% l# k
3 E! n. D- q8 C+ k
; N! d: h# \* \$ r5 m1 j安乐死
7 T) X v6 X0 ~ y( i2 n) e0 }在去瑞士执行安乐死之前,他曾接受过采访,解释为何会选择安乐死。9 L# [, @! F# b) _# R
, ], c" Y* W9 U/ A" C
“我已尊重过生命,不想被活着,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h% ^! I" M6 S4 ]8 Z( ~+ T" D
5 H5 p( @5 X* K" X* u4 m7 T0 N C在亚洲文化传统里,安乐死仍是禁忌。傅达仁患癌后一直致力推动安乐死合法化,并曾解释为何选择安乐死,当自己被五花大绑,浑身插满管子的时候,活的会很没有尊严,还说自己已经尊重过生命了,现在选择放弃。: Z- l3 B# D1 t& L: e
) ^! O+ A8 i/ Q9 z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通常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极端痛苦,且无法通过医疗行为减轻,在病人或病人家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 `* V* b2 I- ?6 g; d# R! Y
) j" a ?: E+ z9 P6 }0 ?4 h: z不过一直以来,安乐死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正方认为安乐死是让人有尊严的死去,也是病人该有的自主权,另一方则认为“安乐死”终究是有外力去终止病人的生命,这涉及生命伦理与权利,甚至存在“被安乐死”等问题。. h# M, v/ |+ P& d7 r2 ~* m
" M# M% B9 T4 l( M) s2 X在中国,目前安乐死还没有合法化,全世界也只有荷兰、比利时、瑞士、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实行安乐死合法化,这其中瑞士是唯一一个可以为外籍人士执行安乐死的国家。
2 n) E5 y; A6 v% T: E- H/ I: _1 [0 y: P' O2 _7 M9 d
傅先生选择的安乐死方式,是口服一种叫Sodium Pentobarbital 的麻醉剂,并非有些人认为的氰化物与氯酸钾。饮用后2-5分钟入睡,之后选入昏迷状态,很快会因呼吸系统瘫痪而死亡。整个过程大约耗时8-10分钟,服用者不会感知到任何痛苦。; k$ r& \5 \/ I/ ^" ]; P+ x( i2 R
0 L( q1 ?% f2 q
同时,也可以选择注射Sodium Pentobarbital 的方式,但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选择安乐死的客人都必须由自己亲手完成。医护人员只能提供药物与器材来协助。
, x+ ~! [5 g1 U1 e8 a+ K2 Y) a9 a7 J9 Y7 E7 A
若是由医护人员或客人的家属执行最后的步骤,就被当地法律定义为谋杀。整个安乐死过程会全程录像,当地警察也会在另外的房间待命观察。- ^, O- l+ K9 P6 T, g
* [5 \! v( N4 x" y3 }/ I. Z" G并不是身患绝症的客人才可以申请安乐死的服务。澳大利亚的生态与植物学家David Goodall 就在傅先生前一个月选择了同样的服务。% }! k2 z' G' _4 M# J! J, P. F6 I
' Q( [* M+ @2 g7 f1 ^# L# ?+ j J5 C
他当时已104岁高龄,并无身患任何重大疾病。他选择安乐死的原因是自己的生活质量因为年老而大幅下降,最终选择了安乐死。
, p0 k! C$ k9 \5 A+ A
! i* c' m* A8 \选择
; I3 S' u$ m# q$ n对于癌症患者和家属来讲,甚至对于中国普通家庭来讲,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走向死亡,就像太阳在升起的那一刻就开始走向日落。这是不可改变、不可逃避的客观事实。% X7 ^9 h) r( p; \$ Q" D, O g
& z; y+ B# k/ Z0 R. @; J然而,家属们总是不愿接受亲人即将离世的现实,宁愿让他们在浑身插管、呼吸道切口插入呼吸机、强忍病痛的情况下昏迷不醒,也不愿放弃抢救。但这对于病人来说真的好吗?
- j' L0 I2 ]0 S8 b5 S# @
5 }2 d o7 n1 B8 A4 W3 }7 o; e“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8 _, X$ Z, ?, m6 s
0 f) Y9 M0 f! J) M( ]3 Y2 ^0 @6 d8 Y对于有些病人,他们对世间的眷恋太深,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能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多停留一些时日。对于另一些病人,他们更想要有质量的生活,依靠呼吸机、没有自我意识比死亡更加恐怖。5 U4 o5 g4 I3 y2 A. V1 w
9 p# [4 x+ z, _
如何和生命说再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关于什么才是有尊严地离去,什么才是真正的活着,也注定难有标准答案。唯一确定的是,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与经历的时刻。
- G6 `! Z1 m7 C$ R8 W0 J4 M3 H4 F( k
无论留下还是离去,生存还是死亡,只能由患者自己做决定。8 `/ D. H* B. ]/ ?) k9 x4 O
( p! E" O1 E& a5 a2 r$ p
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每一种选择 7 }# x% M5 W4 F K+ A5 @
$ a& `8 R/ S8 c8 I
) E7 Q* q" c- x1 f: }! Y
% P2 R+ T0 N/ s; F" p&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