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 Q6 a: Q) v- _9 x! O
作者:淼淼 % g# f2 k {& T6 G% ], v" P
1 a% `0 {6 d- k/ k1 X
我们都知道发烧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反应,当我们感染了细菌或病毒时,体温就会升高。发烧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帮助我们杀死有害的微生物,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但是发烧也有坏处,它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发烧和癌症有什么关系呢?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它揭示了发烧可能使人对癌症更有抵抗力的原因和机制。 ( B5 q! s3 r, z4 N
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和侵袭所引起。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从而在体内形成肿块,并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转移至其他部位。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放射、化学和免疫等。其中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方法。免疫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做CD8+效应T细胞(以下简称TE细胞),它们可以直接杀死被感染或变异的细胞,包括癌细胞。因此TE细胞在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E9 I) C3 o9 f% x
然而TE细胞在免疫治疗中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肿瘤微环境的抑制作用,肿瘤抗原的变异和丢失,以及免疫耐受的形成。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发烧这一自然的生理现象来增强TE细胞的功能。
1 q7 {+ l. q1 r, @. \发烧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反应,当人体感染了病原体或受到其他刺激时,体温会升高到超过正常水平。发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免疫系统的效率,增加抗原呈递和淋巴细胞活化,以及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而之前有一项研究发现,发烧还可以增强TE细胞的线粒体质量和代谢活性,提高线粒体翻译能力,从而显著增强TE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 ~7 h, a) D, f- E' x/ L+ y! I9 R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它们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和糖酵解(glycolysis)两种途径来产生ATP,即细胞能量的货币。线粒体还可以通过自噬(mitophagy)和分裂(mitofission)两种方式来调节自身的数量和质量。线粒体在免疫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提供能量,还参与信号转导、凋亡和代谢物质的合成。TE细胞在激活和增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物质,因此对线粒体的需求也很高。
3 Q- D% ]) d/ B3 F" M这项研究利用小鼠模型和人类样本,发现发烧可以帮助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TE细胞)更好地对抗癌症。这是因为发烧可以让这些细胞里面的一种小工厂(线粒体)变得更强大和高效。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它们可以把食物和氧气转化为能量(ATP)。发烧可以让线粒体更新自己的零件(蛋白质),增加自己的数量(mtDNA),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OXPHOS)。这样,TE细胞就可以在高温下有更多的能量和活力,从而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其中,一个重要的零件是由线粒体自己制造的蛋白质(mtDNA-encoded proteins),它们是线粒体工作的核心部件。但是,这些蛋白质的制造需要一个指挥官(TFAM),它是由细胞核提供的。发烧可以让细胞核多生产一些指挥官,并让它们更稳定,从而加快线粒体自制零件的速度。这些零件对于保持线粒体的完整和功能非常重要,也是TE细胞抵抗癌症的关键因素。
6 {/ Y7 {, ^" j. B3 T ]总之,发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TE细胞的线粒体质量和代谢活性,从而增强TE细胞的抗肿瘤能力。这一发现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也为发烧这一生理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p- ?4 v* D! |& F. w! h除了上述最新的研究发现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机制可以解释发烧对人体抗癌的有利作用。这些机制包括:
% k1 L3 Y: K, `) i: {1 / \3 _ |4 |( {: S( Z! z7 O$ D
发烧可以杀死有害微生物,减少肿瘤细胞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 + [- Q% y* O7 v: w/ `' ?% @
一些微生物可以感染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影响它们的功能和表型,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幽门螺杆菌可以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诱导其产生癌变因子;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感染肝细胞,导致其基因突变和增殖;人乳头瘤病毒可以感染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其恶性转化等。发烧可以提高体温,抑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从而降低它们对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影响。 $ g' m% Z) Q/ r: K% x8 V
2 6 @, u7 {9 i A. T
发烧可以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提高免疫力。 4 m% a9 L8 g- S
发烧可以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并促进它们在淋巴器官中增殖和成熟。这些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各自的方式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如直接杀伤、抗体介导、细胞因子分泌等。此外,发烧还可以增加免疫细胞在血液中的循环速度和数量,以及它们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能力,从而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视和清除。 . [4 n- H0 o/ x. q" V4 b3 p& Z
3 ! B8 \) F( F8 Y& [9 v5 R
发烧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的生长。 7 I# \0 r! S, u- I. G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的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源性炎性细胞、各种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通过细胞间接触或可溶性小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免疫逃逸等过程。
* F& P! F7 H" Z- R2 g发烧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平衡,抑制一些有利于肿瘤的因素,激活一些有利于免疫的因素。例如,发烧可以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状态,抑制肿瘤细胞的无氧酵解和乳酸产生,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发烧还可以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募集和分化,减少它们对肿瘤细胞的保护作用。发烧还可以增加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提高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Z9 V* R9 C, ?% {6 u除此之外,发烧对人体抗癌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R0 F! K, ]5 x# `
1 7 l& t1 T$ e# s3 p5 l# t
发烧可以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 w. U# _, j+ N3 a6 q5 [! b9 `
一些癌症在早期阶段就会引起发烧,如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等。这些癌症引起的发烧通常是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不易被常规抗生素或退热药控制,也不伴有其他明显的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征象。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0 e/ h! G) b, j' P: [) N2 9 \' J) |0 S2 w6 ~
发烧可以作为癌症治疗效果评估的一个指标。 8 Q" D8 V) O8 X9 g; R& j+ @0 c
一些癌症治疗方法,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都会引起癌细胞坏死或凋亡,从而释放出一些致发物质,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这些致发物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们可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反应。这种发热通常在治疗后24-48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一周,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这种发热可以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缓解。 - G& o% t+ o! B% E# q- c! j
总之,发烧是人体对抗癌的一种自然反应和人工手段,它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肿瘤治愈率。 ! K! ~2 [& b! s6 T0 Z
当然,发热虽然有利于机体抗击病原体,但是过高或过久的发热也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 i; p8 X& }9 E- K6 ~
1.发热会增加心脏、肺部、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负担,导致心率加快、呼吸困难、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有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更是危险。 ! b: u/ o; m3 U6 U8 W$ @5 C& ?
2.发热会导致大量出汗,使身体失水和盐分,引起脱水、低血压、虚脱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 / x6 s J7 |" K
3.发热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高热时还可能出现谵妄、昏迷、惊厥等。
. u. `; t8 a( [6 D0 k% A4.发热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 0 d/ I4 o# Z2 [- H# M* X6 n
5.发热会影响血液系统的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 c: k' K4 a2 ]0 {4 z% w1 }; B* i2 X+ h/ K7 X3 I) N% ]' ?; u
总之,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既有利于机体抵抗外来侵袭,又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查明发热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降温和治疗措施,以减轻发热对身体的危害,促进病情的恢复。 2 ^0 h4 W- G2 G$ |1 v9 G
$ m* y+ u! r, B# D( W参考文献 [1]O’Sullivan D, Stanczak M A, Villa M, et al. Fever supports CD8+ effector T cell responses by promoting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118(25): e2023752118. 唐映辉,高林春.恶性肿瘤病人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J].激光杂志,2001,22(4):78-78
0 l9 B; N7 C& [7 \# Y! d. U' |- `
& M+ u2 Q3 G3 g! X1 l
往期回顾丨淼淼的其他精彩文章 * b: p8 X1 R+ h
: B F0 H9 d2 K( G1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