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肺专访 | 医生视角下的抗癌故事:我命由我不由天
随着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我国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患者渴望更加有效且安全的肿瘤临床突破性治疗方案。小细胞肺癌临床发展近30年终于迎来了全新的免疫肿瘤时代,就现在临床患者的治疗现状以及癌症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与癌共舞小肺工作室荣幸地采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峻岭教授,请他为我们讲述临床工作多年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患者故事。李峻岭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内科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 IASLC会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转化医学分委会 主任委员
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困境”
据李峻岭教授回忆,他刚到肿瘤医院进修是1993年,那时的李教授注意到,医院住院部只收住院3种类型的肿瘤病人,一种是淋巴瘤,一种是乳腺癌,还有一种就是小细胞肺癌。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小细胞肺癌。
那个年代,对于小细胞肺癌,如果可以给患者进行放疗,他们首选治疗方案是给患者进行放疗治疗,如果不能放疗,在当时可能就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了。几十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没有太大进展,也没有太多治疗方案可以选择。从数据来看,如果是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经过治疗以后,它的生存时间能达到9-11个月。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虽然能有一个比较长的生存期,但是发生的比例非常少。而且病人就诊时大多数已到晚期,不像如今大家都有定期体检的意识,能够尽早发现尽早开始治疗。
在过去,吸烟患者大多吸的是焦油含量较高的烟,对肺部伤害很大,在影像学表现很典型,呈“糖葫芦”状。当时一旦确诊小细胞肺癌,就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因为小细胞肺癌生存期较短,做一段治疗之后医生可能就见不到这个患者了。
令李教授再次“见”到的他
李教授曾接诊过一个内蒙古患者--阿尔布古(化名)。阿尔布古确诊的是小细胞肺癌。李教授和同事对他进行一个积极的治疗,当时的治疗药物是和美新(主要成分:盐酸托泊替康)。它是一个进口药, 采用每周注射给药的方案。据李教授说,它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而且它对颅内转移效果也很好,不过现在国内临床已经不再使用了。当时给这位患者做了治疗之后,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他就放弃治疗回去了,李教授当时觉得阿尔布谷可能不会再来了。
治疗手段的缺失令阿尔布谷的治疗过程格外艰难,本来已经放弃治疗的阿尔布谷,在李教授的坚持和努力下,继续顽强地与小细胞肺癌战斗着,一线治疗束手无策之后,李教授对阿尔布谷对他进行一个二线治疗,最终,阿尔布谷没有成为李教授“再没能见到”的病人,现在他们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李教授说“作为医生,对于任何肿瘤,我们都不能贸然去判断这个人未来的生存时间,还是要给他尽力想办法。延长他的生命,改善他的生活质量。”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她
那是2014年春天,李教授像往常一样来到医院出诊,当时李教授的诊室在一楼,他看到门外有一个女孩一直在哭。她引起了李教授的注意,后来得知她叫淼淼(化名)。淼淼一周前隐约觉得胸痛,于是她的先生陪她一起到医院来检查。经过初步诊断,令淼淼意想不到的是,她被确诊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淼淼在得知自己被确诊为肺癌之后感觉天塌了下来,她想到了她的家庭,想到了她还小的孩子,她想到了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淼淼又泪流满面了。她还没有做好准备——离开他们、离开这个令她感到幸福的世界的准备。
李教授温柔耐心地安慰着她,告诉淼淼,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并不是像她想的那么糟糕。请她振作起来,请她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经过进一步检查,李教授发现,淼淼除了有一个原发的肿瘤之外,还伴有肋骨转移,他们给予淼淼积极的治疗,同时对肋骨放疗,后期对她进行预防性脑放疗。
淼淼一边积极地治疗着,一边也被网上铺天盖地的消极信息影响着。淼淼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以至于常常陷入崩溃甚至绝望。李教授耐心地开导着淼淼,鼓励着淼淼。由于李教授精湛的医术,以及淼淼对李教授的信任,淼淼逐渐坚强自信起来,李教授平易近人的笑容令淼淼感到心安,也让她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后续一系列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可是很快,治疗相关的伤害随之而来,淼淼的认知功能受到了一定影响,也许是放疗带给她的不良反应,她开始出现精神上的异常。此时的淼淼治疗肿瘤的同时也治疗着后遗症,淼淼的丈夫心疼又无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
不过,因为淼淼顽强的生命力和李教授的不懈努力,随着后期的治疗,淼淼逐渐好转起来。这令作为医生的李教授倍感欣慰。从初诊至今已有6年,淼淼的孩子已经长大,她的病变一直控制的很好。尽管肺里依然有阴影,李教授和他的同事认为这是放疗后的一个改变。李教授一直在做随访,关怀她,开导她,淼淼一家也和医生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他们很感激,不仅仅是李教授对淼淼的积极治疗,更是李教授一直以来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李教授最大的感触是,随着治疗,淼淼能够由一开始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到后来接受自己的疾病,能够做到角色转变,这对于患者其实很难,但是经过努力,她做到了。而且现在她处于一种无瘤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李教授说,“作为医生,针对小细胞肺癌,不管哪种类型,我们都会给患者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机会。同时,保护他们的精神状态,使每一位患者更好地去融入社会。这也是我们临床医生的责任。”
李教授表示,如果是在今天,我们可以使用免疫治疗新方案的前提下,很多悲剧也许能够避免,很多患者也许不再那么绝望。如果当时有更好的治疗方式,这些患者也许能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医生的临床治疗也更加有意义。免疫治疗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阿替利珠单抗的上市是一个里程碑的表现,它使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生存时间由原来不足一年到超过一年,虽然只是2个月,却是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达到了很大的跨越。”
他记得之前的ECOG-1594试验,这是一项大型的随机研究。在当时试验中,采用的多西他赛加顺铂的方案,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最长。也就是11.4个月。
而Impower133试验生存期超过了一年,想想,这能使多少人从中获益呢?大家都知道,在治疗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科学不断在进步,有了第一个“1年”,就会有未来的“2年”甚至“3年”。
比如现在,有个患者基因检测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虽然很不幸,但当医生会告诉他,他有50%概率生存到7年。患者就不会特别恐惧,因为他可以获得一个较长的后期生存。作为医生,他们愿意看到把一个肿瘤疾病慢性化的结局。
阿替利珠单抗的上市就是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另外,阿替利珠单抗不同于化疗药物,它是免疫治疗药物,它通过激发我们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杀伤肿瘤细胞,可以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避免伤害到我们正常的细胞。它能使一大部分患者从中获益,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李教授在临床治疗上也应用了阿替利珠单抗,因为此药刚刚上市,所以需要后续长期随访。不过李教授相信它会使患者受益。在治疗效果较好的同时,它还有慈善赠药,不像过去治疗费用昂贵,这减轻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李教授:
“我们期待它能进入国家医保的那天。在过去,提到小细胞肺癌,大家都是“谈癌色变”,如果这个患者确诊小细胞肺癌,我们会建议他们尽快治疗,因为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很快,肿瘤里80%肿瘤细胞处于增殖的状态,不到40天就会涨一倍。
阿替利珠单抗的上市使患者获益,带来希望。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会向患者介绍这个方案。医患沟通最高的境界不就是决策共享吗?share decision。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充分的沟通,和他们介绍这个方法以及它带来的益处。而最终治疗方案由患者来决定。
我们也期待阿替利珠单抗进入国家医保那天的到来。”
小细胞肺癌临床求索30年,每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有自己的苦辣酸甜。李教授一直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医患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李教授把医患沟通看作一种艺术,正因如此,更多患者愿意相信他,积极的配合他。李教授让疾病治疗更加高效,也令医患之间充满更多信任和温暖。这一次通过李教授的视角向我们展现小细胞肺癌患者背后的人情冷暖,希望免疫治疗为每一位患者带去更多的生存获益。令更多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能够得到更好的延长。
淼淼后来活了多久? 我父亲也是小细胞肺癌,医生建议化疗和免疫治疗,看到他化疗后的状态好心痛 坦然面对个体差异(基因多态性)。很多别人的经验方法都仅仅作为参考。 大大大笨牛 发表于 2021-07-08 23:24
我父亲也是小细胞肺癌,医生建议化疗和免疫治疗,看到他化疗后的状态好心痛
你们是选的什么方案 大大大笨牛 发表于 2021-07-08 23:24
我父亲也是小细胞肺癌,医生建议化疗和免疫治疗,看到他化疗后的状态好心痛
叔叔现在怎么样了
页:
[1]